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他山之石 >> 正文

青岛酒店管理职院: “六大体系” 促进高质量发展

作者: 佚名 发布日期: 2020-11-18

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重在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。青岛酒店管理职院主动担当、先行先试、敢破敢立,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,通过六大体系建设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
一.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

学院制定《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》,构建“十大”育人体系,健全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各部门全面参与的立德树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。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的“四位一体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,构建“课程育人标准化、科研育人学术化、实践育人制度化、文化育人品牌化、网络育人信息化”五化模式,实践“心理育人阳光心灵工程、管理育人协同创新工程、服务育人暖心亲情工程、资助育人助心扶智工程、组织育人灯塔领航工程”五大工程,打通育人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二.持续释放办学活力,构建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

学院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,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,以学术委员会、教代会、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校长负责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”的治理格局,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治理能力。以章程建设为抓手,构建充满活力的组织保障体系,构建决策咨询体系、科学决策体系、学术自治体系、新型组织结构体系;紧抓产教融合落地实施,构建运行、激励、监督三类机制并行的制度体系,做到制度管人、流程管事、过程可溯、透明和谐;运行+决策数据全在线,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体。

三.主动对接产业变革,构建专业群发展体系

学院遵循“以群建院”的理念,建设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,围绕酒店业产业链需求,提出建设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的目标。积极对接产业变革,做好专业调整,增设7个专业,专业布局更为聚焦,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;以产业学院为抓手,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,创新性提出了“双主体、四协同、六共建”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,共同打造合作新平台,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;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,制定了《专业建设动态管理与考核办法》,将所有专业分类为优势专业、重点专业、一般专业进行管理,建立政策、资源、资金、待遇等方面的竞争性机制。

四.实施教师专业化培养、双师型塑造,构建教师分类培养体系

近年来,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着力打造“专业在前沿、行业有影响、国际可交流”的双师队伍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坚持制度引领,让教师处在专业最前沿。扎实落实教师联系企业制度15年,在省内高职院校率先实施教师分类评价,效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;坚持模式创新,培养教师行业影响力,拓展双师素质培养平台,加大引企入校力度,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;坚持国际培养,提升教师国际化素质,学院80%的专业教师具有国际研修经历,其中酒店管理、旅游、中西餐烹饪专业教师国外研修达到了100%。

五.推行“清单式”管理,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系

学院推动管理工作由“项目管理”向“服务监督”转变,实现管理权限下移,激发二级院部办学活力。统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,实行扁平化管理,推进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改革,创新选拔机制,建设一支政治强、业务精、素质高的干部队伍;推行“清单式”管理,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;制定二级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理顺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关系,侧重发挥职能部门的业务协调、指导、督促等功能和二级学院的业务执行、反馈和建议职权,增强工作协调。

六.坚持以质量贡献为导向,构建教育评价体系

学院加快构建以质量贡献为导向,网络化、全覆盖、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。加强信息公开,修订完善《学院信息公开实施办法》《学院党务公开实施办法》,扩大公开范围,搭建沟通交流载体;实现监督全覆盖,完善社会监督机制,积极推进民主管理,积极探索加强各个组织的民主监督功能,保障师生员工依法依规参与监督;完善内部质量诊断改进机制,构建多元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,以标准建设为引领,对校内质量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,研制了10个相关标准,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和重点流程内部控制手册,提升学院管理能力。

关闭